为高水平开放再“加码”br——全国政协委员和派提案建言对外开放

时间: 2024-09-20 18:41:25 |   作者: 轧制设备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不仅是国家经济腾飞的翅膀,更是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桥梁。习在不同场合表示,要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前不久闭幕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围绕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国政协委员、派纷纷通过提案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孙大伟:建立国家级“中国东盟标准化研究合作中心”

  案由: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建立国家级“中国-东盟标准化研究合作中心”,有利于以标准为先导,推动中国-东盟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

  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也是中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东盟部分重点领域具有巨大合作潜力,迫切地需要建立国家级“中国-东盟标准化研究合作中心”以加快研究推动标准与产业链融合的可行性路径,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技术、服务、品牌“走出去”。

  标准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慢慢的变成了新时期构筑新发展格局的主线。建立国家级“中国-东盟标准化研究合作中心”有利于我国抢占面向东盟及RCEP区域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加速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广西率先在国内开展东盟标准化研究工作,东盟标准化研究居全国领先水平,初步具备了中国-东盟标准化的人才、科研、平台和对外交流合作基础。

  建议:一、省部共建“中国-东盟标准化研究合作中心”。建议由市场监管总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国家级中国-东盟标准化研究合作中心,邀请泛珠江三角区域、西南地区各省(直辖市)参加,定期组织召开合作会议,协商共建区域标准化工作。中心以“立足广西、辐射全国、服务东盟、面向世界”为定位,支撑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履职,落户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一站式、零距离开展国际标准化研究、合作和服务,以提升标准制度型开放为纽带,推动中国产品、工程、服务畅行海外,促进中国-东盟政策通、设施通、贸易通、资金通、民心通。

  二、建立健全中国-东盟标准化国际合作体系,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一是与东盟国家共建中国-东盟标准化机构负责人交流合作机制,高位规划和推进标准化双边、多边重点合作领域。二是开展重点项目和标准体系研究、国际标准研制,推进农产品、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电子装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产品品质衡量准则互认。三是升级建设中国-东盟暨RCEP标准云平台,为我国及东盟国家提供权威标准信息和技术服务。四是开展国外与东盟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WTO/TBT)跟踪研究与预警服务,帮企业规避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五是为中国及东盟国家培养懂标准、懂业务、懂外语、懂规则的复合型国际标准化人才。

  三、强化多要素支持,大力推进中国-东盟标准化研究中心建设。建议市场监管总局给予中心相关职能授权、技术力量和财力支持,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标准化研究、交流中心。

  案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十年间,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上,商协会也做了积极的努力。他们在维护我国企业、行业利益,协助拓展市场、连接资源、处理纠纷、协调关系,以及引进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作用。据悉,我国行业协会商会数量已达11.39万家,全国行业协会商会共拥有企业会员总数超过746万家,基本形成了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门类、各个层次的行业协会商会体系。目前,企业“走出去”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缺少平台和渠道资源。我国有一句老话,叫“强龙不压地头蛇”。再强大的企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都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又找不到当地更优质的资源,缺少人脉、人才短缺、缺少合作伙伴等,都是导致企业难以拓展立足于海外市场的原因。

  二是对国外的法律和法规、文化环境、风俗习惯不了解。同时,单枪匹马闯天下,势单力薄、成本居高、风险很大。

  鉴于此,许多企业纷纷呼吁要充分调动商协会的力量,抱团出海、联手征战,希望政府加以重视。

  建议:一、支持商协会到国外设立办事处或联络处。建议大型商协会与外交部、商务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希望各驻外使领馆给予支持,协助他们了解当地的法律和法规、风险防范。当地中国国有公司可以提供场地支持,搭建产品的展示平台,充分的发挥其民间外交作用,做好企业走出去的“先行军”。

  二、建议国家、省、市领导人出访,给予大型商协会随行名额。提高他们对外交流的层次,彰显他们“民间大使”的角色,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促进他们在国外高效地开展商贸活动。

  三、支持大型商协会建设全球性行业性信息平台。通过与国外商协会的合作,搭建贸易、法律、项目、技术、人才、产品、工艺、资金等方面的信息平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双循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推动货物贸易升级,发展数字化的经济,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四、支持大型商协会在国外主办展览会。帮企业开拓市场、交流信息、促进合作,充分的发挥他们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作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案由: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独立成章,进行协同性一体化部署,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我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建立并保持稳定的科学技术合作关系,回顾我们国家科技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史,从以引进为主,到步入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全方位、多层次和广领域的科学技术合作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带动了我们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是,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内需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产业链受损等多重压力下,我国科技合作无论是在国际层面还是国内层面,合作的广度深度以及方式效益方面,距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都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国际合作方面,集聚整合全球科学技术创新资源能力较弱。二是国内合作方面,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与创新主体之间、创新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机制还存在明显短板。三是支撑环境方面,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还不健全。

  建议:一、营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对外深入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战略,聚焦重点科技领域努力提升全球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引导创新主体积极引进和吸纳人才,支持培养有能力有潜力的创新主体和科学家主动融入全球科学技术创新治理,争取主动性和话语权。对内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和开放机制,构建科技政策制定的利益表达机制,加强科技管理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与创新主体之间的有效对话和沟通,破除阻碍合作深入广泛开展的机制屏障。

  二、优化多元支撑保障机制。构建开放性的创新链,取消企业不能作为自然基金依托单位等限制性条件,扩大合作范围。拓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资金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设立行业部门主导的稳定研发经费,聚焦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给予稳定研发支持,实现强强联合,减少项目申报带来的竞争内耗。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建设,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国家科技管理信息平台面向行业部门的开放度,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合作转化。

  三、预设和先置创新目标。基础研究强化目标导向和前沿探索并重,处理好管理机构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避免简单表象合作,吸引聚拢同领域学术力量。技术研发要聚焦关键领域,构建先发优势,培育若干能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项目,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学技术合作计划;同时支持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社会力量和国际力量共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鼓励创新主体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人才培养要提前谋划,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用更宽松的政策激发科学技术合作,促进人才流动,同时破旧立新,建立更为公正透明的人才评价体系,甄选优秀人才,提升合作成效。

  案由: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13+2”省(区、市)之一,云南省从始至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设计》和“十四五”实施方案,紧密结合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主动参与、深化区域联动,持续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成效。

  对标习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要求,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尚未建成一条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出海通道,省际快速通道有待加强,干线铁路间缺乏横向连接通道,沿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待完善,云南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云桂沿边铁路从云南腾冲猴桥口岸,经芒市、临沧、普洱、蒙自、文山,在富宁出云南省界,经广西靖西、崇左至北部湾深水港防城港,云南境内段线亿元。项目建成后,向东,将形成昆明至北部湾大湾区从太平洋出海的铁路双通道格局(南昆铁路为目前唯一出海铁路通道)。向西,连接泛亚东中西线,让云南拥抱印度洋,进而辐射环印度洋地区,形成“泛亚-两洋”国际大通道,对于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的策略,云南应充分的发挥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以面向太平洋的中越通道、面向中南半岛的中老泰通道、面向环印度洋地区的中缅通道东中西三个方向为重点,打通云南省出境铁路大动脉,对接孟中印缅、中国-中南半岛两大国际经济走廊,构建“泛亚-两洋国际大通道”,织密与四周的国家铁路互联互通网,将云南省从全国铁路网末梢转变为与四周的国家铁路相互连通前沿。

  完善沿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加快云桂沿边铁路建设,全力推进蒙自至文山至靖西、普洱至临沧至清水河等沿边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充分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逐步加强与北部湾和印度洋深水港的联系。以沿线节点城市、重要港口口岸、重点园区为载体,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战略大通道。

  建议将云南猴桥-腾冲-芒市-临沧(含临沧至清水河)-普洱-蒙自-文山-富宁-广西靖西-防城港沿边铁路,全段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并以国家为主出资建设;将沿边铁路文山-靖西、普洱-临沧-清水河段铁路项目纳入国铁集团年度勘察设计计划。

  案由:中央一直重视香港“联通世界”的独特地位和优势。香港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随着入境政策的放宽,预期将会吸引大批海外人士来港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寻找进军内地的商机。

  建议:第一,建议中央支持内地与香港共同在港举办大型论坛、展览会、国际会议,用好香港“双接轨”优势。

  建议在中央支持下,由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贸发局与国家相关部委磋商,推动在香港合办大型论坛、展览会、国际会议等,用好香港连通内地与国际的“双接轨”优势,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建议中央支持内地与香港合办创科、新兴起的产业、商贸类展览会及论坛,配合“十四五”规划对香港的定位。

  二十大报告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议一些与创新科技及新兴起的产业相关的内地展览会及论坛,与香港联合举行。

  此外,内地大型商贸展览会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易会(上交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等,建议可安排在香港举行特別展览、国际专场等,以吸引海外人士来港参与,为国家招商引资。

  第三,支持推动更多内地企业来港参加国际展览会和会议,助力企业“走出去”、全球商品“引进来”。

  建议中央部委鼓励及推动更多内地企业来港参加国际展览会和会议,利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平台,一方面助力内地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协助引进全球商品,满足内地市场需要。有关展览和会议主题可全面配合国家的战略规划,包括“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以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同时,建议中央部委可为企业人员申请赴港签注提供便利,以实际举措支持他们来港参展。

  利用香港平台举办展览会及大型会议、论坛,既是为了展示最新商品、服务及技术,更是通过种种国际性的会议和展览,向国际社会介绍国家的最新发展和前景,让外国投资者亲身了解香港和国家机遇,从而加强对外推广,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

  环球经济及商贸情况变幻莫测,争取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和合作,符合香港和国家的利益,对此应该善用香港的平台和工商界的网络。香港工商界在全球各地经商多年,具备广阔的人脉网络,同时熟悉各地市场环境及趋势。建议中央部委支持香港工商界用好相关优势,推动内地与香港工商界采取团队模式“并船出海”,既利用香港平台举行各种会议、展览,亦同时也加强对外宣传推广,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争取国际社会增加对未来前景的信心。

  案由:2020年10月,习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圳“要全力发展包括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要用好香港、澳门会展资源和行业优势,组织举办大型文创展览”。

  目前,国家级综合展会、服务贸易领域重要展会已由相应城市固定主办,如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易会在上海举办,服博会也应选择正真适合的固定举办城市。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简称“服博会”)是商务部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展会。深圳作为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第一梯队,是首屈一指的会展目的地,是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的最优窗口,而且具备举办服博会的国际一流会展业发展环境,能为服博会提供强大产业基础和展会环境支撑。

  一是借用港澳优势,促进服务贸易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深圳拥有世界级海港群、空港群及高效物流体系,是全国唯一具备海陆空口岸城市,同时毗邻港澳,能借助港澳的资金、物流、科技、管理等优势。服博会落地深圳有助于推动相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要素便捷流动和高效集聚。

  二是发挥主场之利,打响城市外交大品牌。深圳是大湾区的重要发展引擎,也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服博会落地深圳将促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协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加强对外商贸合作提供重要契机。

  三是用好政策红利,实现服务贸易“乘数效应”。深圳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往来密切,具备国际化的营商发展环境,能全面激发服博会对深圳及周边区域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辐射带动作用,助推服博会和城市发展双升级。

  建议:一、把深圳作为服博会的固定举办城市。深圳主办服博会的各项优势显著,对于通过举办服博会促进我国服务贸易行业蒸蒸日上、加强与港澳交流合作、扩大展会国际影响等可发挥重大作用。为强化这些效益,建议将服博会由三年轮办改为由深圳固定举办。

  二、服博会与粤港澳服务贸易展览会联合举办。首届粤港澳服务贸易展览会于2022年12月在深圳举办,取得良好效果。服博会落户深圳后,与粤港澳服贸展会性质相同、地域相近,建议今后联合举办,逐步扩大服博会的影响力,深化粤港澳合作。

  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共促全球服务贸易繁荣发展。深圳作为服博会固定举办城市,有助于打造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南方基地”,形成“北有服贸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南有服博会”的战略格局,以此为契机,继续扩大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展示共促全球服务贸易繁荣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上一篇: 加快能源低碳转型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下一篇: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让外企在华发展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