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于2024年12月3日至4日在横琴成功举办。大会汇聚了能源领域的领袖与专家,深入探讨了全球能源转型、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发言嘉宾们的金句深刻阐释了绿色化和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意义,不仅总结了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还为未来的数智化协同转型指明了方向,强调了技术进步、国际合作和绿色经济的深刻变革。这些金句传递了清洁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号,彰显了全球能源变革的无限潜力。
何厚铧(全国政协副主席):“清洁能源的发展需要持续的科学技术创新和有效的国际合作”。
— 指明了清洁能源发展的核心动力,并精确指出了未来清洁能源技术突破和普及的两大要素: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
钱智民(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全球新能源的未来不仅是资源的竞争,更是科技的竞争,谁能主导全球能源技术标准,谁就能引领未来。”
— 准确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创新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核心作用。能源技术标准的制定不仅关乎技术进步,还决定了国家和企业在未来全球能源竞争中的地位。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是确保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李军华(联合国副秘书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确保包容性与韧性,我们一定要加速实现全世界内的公正与平等的清洁能源转型。”
— 强调了全球能源转型不仅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也是全球公平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苏树辉(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理事长):“科学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和绿色金融的结合,将为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强调了科技、资本和合作的三位一体模式,正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力量。通过创新、合作与金融支持,可以有效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挑战并实现碳中和目标。
叶真(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委员、省横琴办副主任):“网络安全不仅关乎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更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 强调网络安全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意义,揭示了技术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之间的紧密联系。
河邑忠昭(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公使):“日中合作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协同,实现经济稳步的增长与能源供应稳定性的平衡。”
— 准确把握了日中合作的精髓,即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确保经济稳步的增长与能源安全的平衡,体现了中日两国在能源转型中的共同利益和合作潜力。
宫下正己(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中日企业的合作将继续深化,特别是在氢能等绿色领域。通过论坛等平台,我们将加强双方在环保及第三方市场合作等领域的协作。”— 强调了中日两国在绿色能源特别是氢能领域的合作前景。通过多平台的合作,双方可以推动绿色技术的共享与应用,加强在环保与国际市场的协同。
田力普(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党组书记):“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能源故事都是中国故事。中国必须在知识产权国际化、协同创新及标准化领域继续发力,推动绿色技术全球化应用。”
— 反映了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领导地位,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协同创新和标准化方面的突破,中国在绿色技术创新和全球应用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毕亚雄(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电力专委会名誉会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新型电力系统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深层次地融合体,其核心特征包括绿色低碳化、多元协同化、智能高效化。”
— 精准概括了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特征。能源转型的成功离不开传统与新能源的有效融合,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主旋律。
赵志国(工业与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绿色智能算力,已成为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战略保障,必须加快构建绿色算力产业体系,推动算力与能源、网络融合,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在能源领域的战略重要性,特别是在推动绿色经济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面,绿色智能算力的应用将是关键支撑。
杜平(IFCE绿色新基建研究院院长、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数字化的经济发展带来算力供需缺口,推进算力产业化与平台化生态体系建设,应至少突出算电融合、算网协同、软硬一体、算即服务4个方向。“
— 强调优化算力供需结构,算力将成为新技术和产业协同的核心,4大方向体现了未来算力在绿色可持续、智能协同、资源高效和服务化等方面的综合需求。
司云聪(桑达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数字化是数据中心实现“绿色数智”发展的基础,绿色化是数据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信创化是数据中心实现安全发展的保障,智能化是数据中心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形态!”
— 全面地表达了数据中心在数字化时代的“四化”发展趋势:数字化、绿色化、信创化和智能化,既体现了当前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也符合未来技术进步的多维度需求。
区伟时(大西洋银行行政总裁):“澳门不仅是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和投资的纽带,更是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桥梁。”— 凸显了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战略桥梁作用,特别是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澳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使命。
张卫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助理驻华代表):“氢能经济是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实现双碳目标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各国应根据资源禀赋和国情选择正真适合的氢能技术路线,而非盲目跟风。”
— 强调了氢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并提醒各国依据自己条件选择比较适合的氢能技术路径,而不是盲目跟从趋势。
周超男(全国政协委员、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董事长):“建设绿色算力基础设施产业集群是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任务,是保障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础要求。“
— 强调的“绿色”、“算力”、“产业集群”等关键词,体现了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合作、从能源使用到环境保护的全面思考。
徐东(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经济所所长):“能源转型是长期的目标和最终方向,油气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协同发展将在未来一段时期成为稳妥的转型路径,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推动低碳转型。”— 突出了能源转型的长期性,油气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融合发展将是平衡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
赵永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燃煤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技术的发展,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未来燃煤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耦合发展,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贡献更大力量。”
— 强调了燃煤清洁利用在中国及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煤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耦合发展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应对的积极影响。
王能全(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在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疲软与地理政治学的双重影响下将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油价可能承受比2024年更大的下降带来的压力。”
— 深刻地捕捉了石油市场未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为石业的决策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未来发展的警示,并为有关政策和战略的调整提供了前瞻性参考。
段兆芳(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研究所所长):“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预计中国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能源之一。”
— 强调了天然气在中国绿色转型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并预测了未来中国对天然气需求的持续增长。
赵兴雷(中石油安全环保院高级专家):“CCUS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尤其在高碳排放行业,推进CCUS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将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 明确了CCUS技术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高碳行业的应用,将成为全世界低碳转型的核心技术之一。
韩文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十四五’到‘十五五’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期,政策的持续创新与支持是推动清洁能源技术普及应用的基础,未来五年将见证能源绿色转型的加速。”
— 指出了中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强调了政策创新和支持在推动清洁能源普及中的基础性作用。
关成华(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建立对标国际的绿色证书平台,推动国际与澳门绿证互认,促进大湾区及更广泛的绿证市场一体化发展。”
— 绿色证书市场一体化发展对于推动区域内绿色经济合作和实现绿色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赵炳弟(日本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各个产业协同合作的结果。”
— 强调了产业协同合作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性,指出单一的技术创新并不足以推动转型,跨行业合作同样至关重要。
马捷(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特聘专家):“核能是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大型经济体中,核能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表明核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性,核能的应用将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钱锋(上海乾于丰低碳科技董事长):“全球1.5度控温目标和低碳发展离不开能源的绿色转型,清洁能源的创新应用,无疑是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次革新突破。”
— 强调了清洁能源在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中的核心作用,创新应用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突破。
刘国平(日本欧力士集团中华区董事长):“论坛金融投资委员会定位为‘链接者’和‘推动者’,通过资本与产业的深度结合,助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升级。”
— 阐述了论坛金融投资委员会的使命,即通过资本与产业的深度结合,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徐朝刚(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迈向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技术是最佳解决方案,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国家电投方案”,助力全球低碳未来。”
— 诠释了未来海上风电的独特优势和潜力,漂浮式风电技术的突破将推动绿色生产力的培育,推动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
刘石(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储能技术是未来能源转型的核心枢纽,打破能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时空限制,为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保障。”
— 精准地抓住了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的核心作用,揭示了其在提升清洁能源供应可靠性、解决供需不平衡、推动能源系统变革方面的重要价值。
张龙(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超过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开发可控核聚变能源的科学可行性已得到实验证实。“
— 核聚变不再是一个仅存于理论和未来想象中的能源方案,而是一个已得到了科学验证的技术方向,但要实现大规模、经济高效的核聚变能量生产,仍然面临许多工程和技术挑战。
陈军荣(脉络能源董秘):“钙钛矿光伏技术正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化阶段,从业者需要从研发技术导向转向商业化导向,思考怎么样在光伏市场周期下行的压力及市场对寿命稳定性的疑虑下更好地生存及发展。”
— 精炼地总结了钙钛矿光伏技术的关键转型期,强调了从技术到产业化的过渡过程中,将注意力从技术指标转向商业化应用。
牛奔放(光因科学技术研发工程师):“钙钛矿光伏技术已成为全球能源竞争的关键领域,中国的从业者必须从国家战略、产业、产品和技术四个维度思考企业生存与发展,守住中国在钙钛矿光伏产业的领头羊。”
— 突出钙钛矿光伏技术在全球能源竞争中的战略地位,结合国家战略和产业全局来应对欧美日的强力竞争。
蔡秋池(香港中华煤气大湾区市场拓展办公室主任):“绿色甲醇、氢能、绿色航空燃料等绿色能源不仅是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解决方案,更是推动全球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 凸显了能源产业的多维度协同创新,技术与市场的融合、政策与产业的互动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
马玥(国家电投数科人工智能部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通过“算力+电力”的融合赋能,能够有力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智慧发展,实现电力与算力产业的双赢局面。
—强调了两者在绿色能源转型、智能化升级和产业协同发展中的互利作用。既能实现能源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又能为算力产业提供稳定、高效的能源支持。
施懿宸(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ESG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与工具,期待我们携手前行让世界更美好!” — 强调了ESG(环境、社会与治理)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并呼吁全球一起努力,提升社会和环境效益。
本届论坛嘉宾的金句凝聚了全球清洁能源领域最前沿的思想与深刻洞察,不仅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理念,也激励各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勇敢跨越技术、政策和社会合作的多重挑战。在全球能源市场快速变革的背景下,这些金句展现了清洁能源领域广阔的发展前途,并为未来的科学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深刻启示。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参会嘉宾们的发言为清洁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宝贵的智慧与力量,推动全球共同迈向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