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腹地,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清洁能源项目正在悄然运转着,它就是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的哲古风电场。这一个项目不仅填补了我国超高海拔地区风力发电开发建设的行业空白,更以其先进的技术、创新的理念和坚韧不拔的建设精神,为振兴乡村经济、助力高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首个超高海拔风电项目——哲古风电场得以成功建设。该项目分为两期,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2兆瓦,已于2021年12月完成全容量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发电量已突破1亿4千万千瓦时。二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50.6兆瓦,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在2023年9月30日完成全容量并网发电。整个风电场的年发电量超过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1.63万吨,节约标准煤1.93万吨。
走进哲古风电场,一排排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广袤的高原上,巨大的叶片随风缓缓转动,展示着清洁能源的无限魅力。这里的建设历程充满了挑战与突破,一期工程的成功不仅填补了超高海拔地区风力发电开发建设的行业空白,更为后续的高海拔风电项目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二期项目首批并网的5台机组,全部为容量3.6兆瓦的风电机组,这是目前我国超高海拔地区已投产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每小时可发电3600度,对于高海拔地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面临着极端自然环境的考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昼夜温差极大,且常常伴有强风、暴雪等恶劣天气。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成为了哲古风电场建设中最宝贵的财富。
哲古风电场的成功建设,离不开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突破。针对高海拔环境,项目团队对机组电气部件的所有技术指标进行了专门调校和测试,确保它们能够在低气压、低密度、高紫外线环境下正常运行。此外,风电场还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远程监控现场天气情况和机组运作情况,在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的前提下,降低故障率,提升发电量。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环境保护也被放在首位。从项目的论证、设计阶段到建设,全过程都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求将影响降到最低。在风机的选点上,设计团队首先考虑的是风资源条件,但同时也必须兼顾环境保护。他们大多数都选在山脊线上,这样既能够大大减少对当地居民放牧的影响,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为保护场地的表土,施工部门在升压站边上设置了表土堆放基。工程完工后,他们再把表土恢复到原样,撒上草籽,以期恢复高原生机勃勃的本貌。
哲古风电场的建设过程中,还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建设者们面对恶劣环境时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成为了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风电情怀”。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建设者们,哲古风电场才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得以成功建设。
哲古风电场的建成投产,不仅为西藏电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补充电源,还有效改善了当地的能源结构。西藏电网能源结构以水电和光伏为主,具有“夏盈冬缺”“昼盈夜缺”的特点。冬季各水电站发电能力显而易见地下降,夜间光伏发电能力也不足,不足以满足用电需求。而哲古风电场的并入,无疑提高了电网发电的灵活性,为周边居民带来了福音。
哲古镇的镇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前冬季用电紧张的时候,经常需要限电,现在有了风电场的补充,我们的用电问题得到了解决。”此外,哲古风电场的建设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统计,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增收。同时,风电场的建成也提升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哲古风电场一、二期工程的成功建设和投产,三峡集团慢慢的开始规划论证三期工程。“未来,他们计划将措美哲古风电项目打造成为一个超过百万千瓦的清洁能源基地,为西藏电网输送更多清洁能源。”措美哲古风电厂运行生产负责人尹舒展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据中国三峡集团消息,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15台单机容量3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组4日成功并网发电,其中批量使用了目前我国超高海拔地区已投产单机容量最大的3.6兆瓦风电机组。[详细]
三峡集团10月4日公布消息,我国海拔最高风电项目——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25台风机全容量并网发电。[详细]
近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2022年8月12日,措美哲古风电场二期项目有序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开展风机基础浇筑、风机吊装及集电线日竣工验收。[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
上一篇: 探索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技术、市场与挑战
下一篇: 能源行业新风向:绿色转型加速技术创新领航